河北博物院国宝级文物之——一铲子挖出的顶级元青花

它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经过火与土超高难度的艺术洗礼,将青花的素雅与釉里红的艳丽和谐统一;

8月3日下午3时,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人们惊叹着,议论着,瞪大眼睛聚拢在一个大瓷罐旁,甚至当讲解员已经带领大家进入下一个环节时,还不时有观众从人流里快步奔回来,抓起关闭了闪光灯的手机、相机,冲着这个瓷罐一通狂拍。

这个本应像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一样名满天下的大罐,为何在出土整整50年后的今天,仍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

沿着保定市古莲花池一路往西数百米是永华南大街,这里曾是保定最繁华的老城中心。

在大街东侧,有这座城市著名的老胡同——菊胡同,胡同北侧,就是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原址所在。而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商铺。

“永华南路小学的原址,可能是早先大户人家的宅院,四周教室的地势高,中间操场低。1963年保定发大水,教室进水,水的深度是小孩齐胸大人过腰,操场最深的地方,水就近没头顶了。”保定老住户王文芝是永华南路小学1963年的应届毕业生,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正是由于这场大水,次年,保定市内很多地方进行了基本建设,如今的永华南路小学校教务处主任王维介绍,据学校里的老同志回忆,1964年学校进行过一次施工,今已不存的北教学楼就是在那年盖起来的。在省文保部门的档案里,我们查到了这次施工中一个特别的日期——1964年5月11日。

50年前那个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筑公司第一工程处第二工程队在永华南路小学进行一项普通的建筑施工——挖地基。然而,当地基挖到一米来深的时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竖穴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可能是文物”,工人们将情况迅速报告给当时的保定市文物局,保定市文物局随即联系了当时尚在保定的河北省博物馆,省博立刻派工作人员赵巨川会同省文物工作队赴现场进行调查。

随后,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青花瓷六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一对、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一件、青花八棱执壶一件。其他瓷器五件:白釉龙纹盘一件、白釉莲瓣式酒杯一件,还有宝石蓝釉金彩匜、宝石蓝釉金彩酒杯、宝石蓝釉金彩盘等三件。除此还有绿松石山子二件、彩绘玻璃瓶一件、玉片数十片。

经文物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这批瓷器应为元代作品。此后,成对的青花釉里红盖罐中,罐盖完整的一件由当时的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另一件由故宫博物院收藏。而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而1964年这批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为国内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如今的河北省博物院副院长李建丽表示。

1987-1989年,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磁县湾漳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北朝墓葬。与已发掘的同期墓葬相比,该墓形制最大,规格最高,随葬品丰富,出土的大量彩绘壁画绘制水平最高。高洋墓墓道壁画不仅对研究北朝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还侧面反映了当时仪仗用具以及多种多样的服饰风格,对研究北朝时期的仪仗制度、服饰发展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厅内,陈列着132件精美的石刻艺术珍品,仿佛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着各地观众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其中,五代时期的汉白玉石彩绘浮雕散乐图格外引人关注。

经过两个多月的保护性挖掘,河北沧州市文物部门在任丘市鄚州镇七里庄发现的一处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商代晚期村落遗址中,出土了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蚌器等100余件文物。

一提到河北博物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览,人们首先一定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刘胜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而就在长信宫灯不远处,静静地摆放着一尊精美绝伦的错金博山炉,正在委婉静谧地向她的知音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