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80元卖一带臭味“鸡屎盆”专家捡漏卖出370万今成国宝

原标题:老太太80元卖一带臭味“鸡屎盆”,专家捡漏卖出370万,今成国宝

中国是“瓷”的发源地,其陶瓷自古代时就享誉世界,其种类繁多、烧制精美,且因不同朝代的审美,烧制的瓷器各有不同。到了宋朝时,瓷器制作工艺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元代时又开创了“青花”审美艺术,一直到清末瓷器制造才逐步没落。

然而,在明朝制瓷史上,有一种瓷器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太多的名气,如今却成为稀罕国宝,它就是“洒蓝釉”。

首都博物馆就收藏一件“洒蓝釉”瓷器,其高度为11.4cm,口径为25.3cm。然而,要说起它的由来,还要提及70年代一个老太太的故事,谁也没想到这件一级国宝竟然是80元“捡漏”来的。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一个打扮朴素的老太太,从面容上看七旬有余,不过精神状态仍然很好,她挎着一个包,径直走向了北京文物商店。

到了店门口后,老人踌躇了一会,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没多久还是走了进来。店员早就注意这个老太太,看她打扮是一个朴实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太精致的宝贝。

店员一愣,说:“文物商店不收文物收什么?也对外出售文物,只不过价格偏高,老人怕是买不起啊。”

老人悻悻地笑了,她说:“我家里有祖传的古董,不知道你们是否感兴趣,就是有点脏,怕你们看走眼了。”

说完后,老人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店员,店员笑着说:“没事的,老人家,买卖不强求,只要你卖我们就可以鉴定,如果真的是祖传的古董,应该不会卖太低的价格,你放心好了。我们店买卖诚信,不会故意压价。”

老人听了这番话后,面容明显舒展了很多,随即将布包里的瓷碗拿了出来。老人双手捧着瓷碗,足以表现出对这个瓷碗的重视,也渴望能获得店员的认可。

只不过,工作人员刚拿到这个瓷碗时,就被一股臭味齁到,且这个碗浑身都是污泥,根本就看不出它的全部面貌如何。

随后,店员将店里的鉴定师请了出来,让其对这个看上去脏兮兮的瓷碗进行鉴定。鉴定师出来后,看到这个磁碗立马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仿佛这个瓷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

鉴定师仔细端详,这个碗通体应该是蓝色,考虑蓝釉制瓷工艺元代兴起,它应该是元明清时期的大碗。同时,这个胎体比较厚重,釉色浓淡均匀,可见其工匠的制瓷技术之高,应该是官窑生产的碗。

不过鉴定师并没有发现官窑印章,主要是这个碗都是泥垢,且磨痕比较多。鉴定师立马问:“这个碗是什么来历?上面怎么这么脏?”

一句话问得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她只好如实说来,原来,这个碗是家里的古董,听家里老人说已传了几百年了,具体情况她也不知道。

早些年是用来装盐的,不过到了“文革”时期,不少古董遭到了打砸,老人怕她家的这个盐盆被认出是古董,随即想了个办法,也就是用它来喂鸡,这样大家就不会关注这个碗。

也正是老人的聪明举动,让这个碗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不过因常年的喂鸡,再加上老太太故意在盆上涂抹泥物,这个碗看起来脏兮兮的。而又因鸡长时间啄食,碗里看上去有些磨痕。

因生活比较贫困,没有太多经济来源,老人这才无奈将家里的碗卖出去,希望能卖掉钱。

工作人员听了后,这才知道老人卖碗的起因,本着同情的心态,店员问:“这个磁碗,你准备卖多少钱?”

老人说:“这个碗在我家很多年了,应该是一个古董。不过照我说,这个碗尽管比较结实,但蓝色中又带点白色斑点,应该是一个残次品,不是太好的东西。我这个人不贪心,你看着给吧。”

工作人员听了后,连忙点点头,商量着该给多少钱。店员认为,这个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给个30元应该可以了,这可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呢。

鉴定师听到后,摇摇头,认为给的太少了,如果他猜测没错的话,这个东西应该非常贵重。就这样,在一番商量下,店员给了老太太八十元。

老人一听这个破碗可以卖出80元,当场就乐了起来,还哼起了歌,对店员进行了一番感谢,收拾布包,高高兴兴离开。毕竟当年的80元可是值钱的,等同于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等老太太走了后,鉴定师端来一个盆,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细心仔细的清洗,将里面的污泥洗掉后,这才发现它的不同寻凡。

当清洗干净后,所有人都被碗内的文字吓了一跳,上面竟然露出了“大明宣德年制”这6个大字。同时,这些字是青花年款,其笔画工整纤细,不像是仿制品,如果它真的是明朝宣德时期的制品,那文物店可就赚大了。

毕竟明朝宣德年间留下来的瓷器少之又少,就算是考古也没发现几个完整的瓷器。而通常瓷器落款都是在器物外面,但这个瓷器落款却在碗心,足以可见它的不平凡。

同时,这个碗上还有深蓝色的斑点,其风格和以往的明代青花瓷不同,如果是仿制品,又为何会有白色斑点呢?

北京文物商店的人立马认识到这个宝贝不一般,他们当即邀请了资深专家,让他们前来鉴定这个碗的来历。

下午,北京文物商店围满了人,瓷器圈内的专家纷纷前来,那些文物爱好者也聚集在这里,整个商店门口停满了小轿车,在那个年代能开小轿车的非贵即富,就连著名瓷器专家耿宝昌、傅大卣等人都来到现场。

专家围着这个器物进行了仔细鉴定,并用上了各种工具,现场尽管门庭若市,但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专家的鉴定结果。

在一番讨论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它是烧制于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瓷器,不管是材质、工艺还是器型都十分罕见。其高度为11.4厘米、口径大小为25.3厘米,腹部渐收其中,碗内还有着“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见证了这个瓷器的不同寻常。

这个瓷器造型规整、釉色匀称、蓝白相映,是一件难得的洒蓝釉瓷器精品。而当初老太太所认为的缺陷“有白色斑点”,其实正是洒蓝釉的独有特色。

洒蓝釉瓷器是明宣德时期于景德镇烧制的,属于名贵窑器,但之后就停烧,直到康熙时期才再次恢复。其“洒蓝”也就是浅蓝色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如同散落的蓝色水滴一样。

它的烧制工艺十分特别,先是在瓷器上漂白色釉,再蘸上蓝釉汁水,吹在器皿表面,从而形成薄厚不均、深浅各异的斑点,其白釉底部如同飘落的雪花,因此它也被称为“雪花釉”。

其实那个老太太之所以认错,还因洒蓝釉的传世稀少,就算是文物收藏者也不见得认识。其实“洒蓝釉”的创作,还和宣德皇帝沉迷于掷色子这一赌博性的游戏有关。

明宣宗朱瞻基出生于1399年燕王府内,其祖父朱棣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时年47岁,父亲朱高炽当时是燕世子,时年21岁。

传闻朱瞻基出生前,燕王梦见太祖送给他一个大玉圭,而朱瞻基满月之时,燕王见他“英气飘飘”,将其和那个梦境联系,认为其是未来的太平天子。也正是这一点,燕王对朱瞻基特别喜欢。

公元1400年燕王兴靖难之师,两年后攻克南京,坐上了皇位。而朱瞻基十二岁时,就被燕王认定为皇太孙,也就是第四代皇位继承人。

永乐帝为了培养朱瞻基,每次征战时都会将其带到身边,让其感受边境生活的苦寒、农家生活的艰辛,并要求他熟读儒家经典。

正是朱棣的良苦用心,让朱瞻基懂得了民间疾苦,他在学习上也十分刻苦勤奋,再加上天资聪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在朱棣的教导下文韬武略、熟知政务,为今后治理国家积累了很多经验。

公元1424年永乐帝逝世,朱高炽继承皇位,将朱瞻基立为皇太子,然而因太过于肥胖,朱高炽没当满一年皇帝就病逝。1426年,朱瞻基登上皇位,也就是宣德皇帝。

不过在朱高炽病逝当天,朱瞻基在南京,他得知消息后立马回京,毕竟他的2个皇叔对皇位虎视眈眈,还在半路设置了伏兵,想要将其消灭。

当时身边的人都劝朱瞻基整顿兵马,稍作再北上。但他毫不畏惧,轻身出发,日夜兼程来到了京城。到了北京后,他一面妥善处理父皇后事,一面加紧戒备,这才有惊无险的坐上皇帝宝座。

第二年,汉王高煦谋反,宣德帝听闻后,立马御驾亲征,并将高煦父子活捉,这一举震慑了其他藩王。

除了在军事上颇有武功,和平时期他也开创了“仁宣之治”,大胆重用贤臣杨士奇、杨荣、夏原吉等人,虚心听取其意见,在政事上比较理性,并体恤百姓,招人开垦荒地,多次减免百姓赋税,还对公务员队伍进行克制,罢免贪官、年老体疾、不达政体者。

一个小故事可体现朱瞻基的仁政爱民。一年河南发生了饥荒,一个知县没有请示,就将驿站内的公粮分给灾民。结果此事被政敌抓住把柄,想要参知县一本,然而朱瞻基听闻后,并没有怪罪,反而表扬其称职。

不过,这个被誉为“太平天子”的宣德皇帝,也是一个贪玩成性的人,他喜欢舞文弄墨,故宫博物馆收藏了他的诸多绘画作品,如《爪鼠图》、《射猎图》、《武侯高卧图》等。

如果只是喜欢绘画,倒也是一个优点,然而, 宣德皇帝却沉迷于斗蟋蟀,每年地方官员和藩国都要上贡上等蟋蟀。同时,他还让景德镇窑场为其烧制青花云龙纹蟋蟀灌,以满足他的游戏需求。

地方官员为了取悦他,为了能做官发财,强行要求百姓抓蟋蟀,结果让民间闹得鸡犬不宁。不过现存的蟋蟀灌存货十分稀少,目前记录的只有三件,一件在故宫博物馆,一件在日本户栗美术馆,一件被拍卖私人收藏。

不过后来,宣德皇帝又沉迷于“投壶运动”,在皇宫内展开了投壶活动,他还降下身段,和宫女、太监、娘娘比赛。但很快,他又不满足于此,紧接着和大臣进行投壶比赛,这些大臣们为了讨好皇帝,结果纷纷加紧训练投壶技术,荒废了政务。

民间百姓们也进行模仿,很快民间的投壶热情高涨,并衍生出了赌博业,以“投壶”为主的赌博方式很快风靡开来。

早在唐代时,掷色子的游戏就已在皇宫流行,据传它是三国时期的曹植创作的,其骰子为正方体,六个面刻有一到六这六个数字,除四是红色外,其余为黑。再将骰子放到盆里,等其停止转动后,再以色彩定胜负,如果全是红色为最高彩。

宣德皇帝玩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对掷色子的“蛊”不是太满意,认为其没有新意,提不起来精神。为了能让自己更有兴趣,他命名景德镇窑场烧制专门的掷色子蛊。

因朱瞻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喜欢写诗作画,其审美要求非常高,想要生产他所满意的蛊并不容易。但工匠们接到圣旨后不敢有任何怠慢,生怕会掉脑袋。

那些窑主聚在一起思考,并进行了艰苦的研制,经过了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这才烧制出制造难度颇高的洒蓝釉瓷器。

洒蓝釉瓷器的制作难度很大,工匠们先将瓷胚涂满白釉,再放在高温中烧制成型,取出后再用上前尖包着细纱布的竹管,另一端沾满蓝釉,再用上嘴巴吹竹管,从而将蓝釉均匀的喷洒于白釉上。

因喷洒的不确定性,釉色有薄有厚,且底色白釉会露出,此时看上去如同飘落满地的雪花一样,因此也称为雪花釉,其色调淡雅,底部还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

宣德皇帝看了后,对此十分喜欢,投掷色子也有了精神。然而,公元1435年宣德驾崩后,新皇暂停烧制洒蓝釉瓷器,毕竟不想背着“不务正业”的锅。

直到康熙年间,才重新要求工匠生产洒蓝釉,然而因工艺粗糙,和宣德时期的洒蓝釉瓷器相比要差上很多。而今,洒蓝釉瓷器工艺已失传,很多工匠都在研究如何烧制洒蓝釉,尝试着恢复这项古老的工艺。

洒蓝釉瓷器制作复杂,因需要二次烧制,成功率偏低。且在吹釉时,如果吹得不太均匀,深浅痕迹明显,那就是雪盖蓝,不能称之为洒蓝釉,只能被当场砸碎淘汰。唯有均匀分配在瓷胚上,形成星星点点,才能被称为洒蓝釉。

正是烧制难度之大,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一个手指头也能数得出来,毕竟洒蓝釉从出现到消失只有十年。

而后,老太太80元贱卖的“洒蓝釉”瓷器被收藏于首都博物馆,被专家命名为“景德镇窑洒蓝釉钵”,且被认定为一级文物,价值十个亿。

除了这件洒蓝釉瓷器外,天津博物馆收藏了“宣德款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而台北故宫博物馆又收藏了“明代洒蓝刻莲塘鱼藻纹碗”,第四件洒蓝釉钵被私人收藏。

说起私人收藏的这件洒蓝釉瓷器,其实也是因“景德镇窑洒蓝釉钵”传世后卖出了高价。

仇焱之是民国时著名的收藏大家,他曾收藏的斗彩鸡缸杯于2014年拍卖出了2.8亿港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瓷器拍卖的记录,等同于北京一套四合院,却不知它是仇焱之花一千大洋“捡漏”来的。

仇焱之幼年时在一个名为朱鹤亭的古玩店老板手下当学徒,时间长了也熟识了众多瓷器,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官窑更是偏爱,因他开价高,买货卖货从来不坑人,渐渐积累了不少人脉和人缘。

仇焱之的眼力好,光是凭眼睛就能判断一件瓷器的年份以及真假,二十多岁时就已在上海开起了古玩店,多年打交道的经历,让他对明清官窑瓷器了如指掌,他看中的东西从来没假货。

抗日时期,他在北京收购了一个工艺精良的“宣德雪花大碗”,它本是一个晚清盐运使所拥有,当年从事盐业的都能赚上大钱。因此这个盐运使购买了大量古董,陈列在家里。

没想清朝灭亡后,家道中落,按理说依靠家族宝贝也能很好的生活。无奈,孙子是一个大烟鬼,整个家业被败光了。

一天,孙子烟瘾犯了后,直接将厨房一个盛放酱料的大碗拿到了古玩店。因和店老板很熟悉,对方只是简单看了下就给出了五块大洋。

在老板看来,他是一个败家子,但所出售的宝贝均是真货,但这个碗老板看了下,发现比较普通,应该不值几个钱。后来,几经辗转之下,这个瓷碗被50元卖给了天津一个古玩商。

又过了一些日子,北平琉璃厂的陶庐斋经理,看到这么精致的瓷碗,拿出了五百元大洋将其买走。

抗日期间,仇焱之带着几个人来到北平琉璃厂,看看能否淘到什么宝贝,火眼金睛的仇焱之,很快就看到摆放在角落里的这个宣德瓷碗。

通过对这个瓷碗的鉴定,仇焱之发现它是宣德皇帝用来投掷色子的洒蓝釉碗。只不过当时那个年代,市场更青睐于青花瓷碗,对洒蓝釉不是太了解。

在一来二去之下,仇焱之最后以八百元大洋捡漏购买,这之后他就将其当成宝贝,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他的朋友不理解,不过是一个明代瓷碗,为何这么重视?毕竟仇焱之一屋子藏品,很多藏品都胜过它。

仇焱之对此笑而不语,默不作答。1949年移居国外时,他随身只携带了三五件瓷器,而这个“宣德雪花大碗”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其多么贵重。这之后多年里,仇焱之一直活跃于瑞士、香港,从事陶瓷收购工作,其藏品颇多。

1979年仇焱之将一百六十七件瓷器卖给上海博物馆,1980年仇焱之病逝于瑞士,他生前的所有藏品移交于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

此时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窑洒蓝釉钵”在收藏界引来了诸多关注,人们对洒蓝釉瓷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1980年暮春、秋季的175件藏品拍卖中,“宣德雪花大碗”也被列为其中,并拍卖出了370万港元的高价。

1980年就能拍卖出如此高的价格,实属罕见,也是175件藏品中拍卖价最高的一件,震惊了整个收藏界,而到了今天更是价值十亿元,不得不说仇焱之老先生大“捡漏”。

当年北京文化商店收购的“景德镇窑洒蓝釉钵”仅仅才八十元,这件藏品拍卖高价后,首都博物馆的专家认为80元太少了,实在是亏欠老人家,想要多补偿对方一笔钱,以作出感谢。

不过,当时老太太并没有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店员也没有主动索要联系方式,尽管进行了多方寻找,仍然没有找到那个老太太,因此补偿一事只能不了了之。

如今的景德镇窑洒蓝釉钵已成为镇馆之宝,深受众多收藏者的喜欢,每年都有不少人特意赶来,只为见此珍宝一面,感受“洒蓝釉”瓷器的独特韵味之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